其他

真正拉开孩子间差距的,不是成绩,而是心性

2018-04-08 巨海商学院官微


一、学习的最终目的,不是取得好成绩


什么是心性呢? 《孟子·尽心上》中讲:“尽其心者,知其性也,知其性则知天矣”。陆九渊说:“心即理也”,“心性不异,即心即性。”


心,指所谓天赋的恻隐、羞恶、辞让、是非之心。知性,指认识所谓天赋给人的本性,即仁义礼智“四端”。所以心性合在一起,就是性格,就是品德,就是修养,就是人格。


现代社会,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,都聚焦于孩子的学习成绩,而忽视了对心性的培养。有了高分数、好成绩被就看作好孩子。



教育方向出了问题,自然就容易结出畸形的果子。去年有一则新闻曾引发公众的热议。由武汉飞往巴黎的航班已停止办理登机后,武汉某名牌大学的一名女博士到达值机柜台,要求办理乘机手续。柜台值机员解释过了值机时间,并建议其改签或退票,但女博士反问“我就迟到五分钟怎么了?”


在多次沟通无果后,女博士情绪失控,突然冲进柜台,朝着值机员的脸狠狠的打了一巴掌,接着又朝正脸部打了一巴掌。后来女博士不仅被拘留,还被航空公司列入黑名单。


在学历上,女博士是毫无疑问的“高端”人才,但在德行上,这样的精英又与市井无赖何异?


所以说,决定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是否是个被人尊敬的人,不是高分和高学历,而是高尚的心性。



二、心性,是成功的关键


曾有一位培训机构的校长做过一个研究,在学校里那些与人为善、彬彬有礼、为人正直、勇敢果断的同学,无论成绩是否优异,长大后大多能够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。而那一部分性格脾气古怪或是伸手打人,张口爆粗的人,多年之后,依旧还是原来的模样,甚至还有一些至今找不到一份好工作。


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说:“孩子的成功与否,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。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,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。”



俞敏洪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。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母亲从小就让我学会两样东西,一是勤劳勇敢,二是乐于助人”。


考上北大后,俞敏洪养成了一个习惯,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,风雨无阻干了四年。所以他的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。有的时候他忘了打水,同学就说:“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?”


毕业十年后,1995年的新东方正在快速发展,急需大批优秀的人才,俞敏洪跑到美国和加拿大去找同学们。为了“诱惑”他们回国,俞敏洪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,每天在美国挥金如土,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。


来同学们回来了,但是给了他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,“俞敏洪,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,打了4年水。我们知道,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,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。”


这些同学的加入,奠定了新东方发展的基础,新东方才会不断地做大,做成美国的上市公司,做成了今天的规模。


俞敏洪长得不帅,其貌不扬,甚至有人说他“土气”十足。但就是这样一个人,却能把留洋的同学们吸引回来一同创业,最后成为中国教育界的大佬级人物,靠的就是高尚的心性。


如果说外貌是人的第一张名片,那么心性则是一生的盔甲。



三、提升心性,成为更好的自己


有人认为心性是天生的,只要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,心性是可以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而改变的。


夏丏尊说过:“没有爱的教育,犹如没有水的湖。”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以身作则。曾子杀猪教子、孟母三迁这些故事至今在老百姓中耳熟能详。


假如一位母亲性格十分暴躁而且十分挑剔,不容许孩子出一点错误,如果孩子犯一丁点错,她便大发脾气,对孩子责骂不断,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中,自然慢慢也形成了暴虐的性格。


一个人良好的心性映射于外的优雅和从容之美,能让一个人从骨子里飘出芳香来。


如果父母能亲身向孩子垂范,让孩子养成好学、知耻、上进、勤俭、守分、有恒等高贵的心性,你还用担心未来孩子会惧怕任何风浪吗?


来源:“京博国学”(ID:jingboguoxue)

本文有删减


◆ End ◆

编辑 | 凌相宜

推荐阅读

点击图片即可查看


更多精彩,邀您在线学习

戳阅读原文,有惊喜等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